意料之中,美联储15日的决议没让市场失望,不仅加快了缩减购债的步伐,还暗示明年可能加息三次,“鹰”姿勃发的连番动作下,美股上演了大逆转。情理之中,接连出炉的美国通胀指标越来越高,PPI也好,CPI也罢,似乎都在比拼谁能创下更高的历史纪录,美联储不可能坐视不理。
Taper加速
今年的最后一场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没有给出惊喜或者惊吓,只是回应了市场预期。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落幕。
对于利率决议,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声明显示,FOMC的委员一致决定,保持0到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维持在0.15%不变,隔夜逆回购利率维持在0.05%不变,基本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
此次落地的关键在于加速Taper(缩减购债)。11月,美联储首次宣布要缩减每月债券的购买规模,而15日的声明表示,将加快缩减的速度。具体而言,从明年1月起,美联储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由减少150亿美元增加到减少300亿美元,即每月减少购买2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00亿美元的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美联储处于2022年3月中旬完成减码的道路之上,这将比之前的计划要提前几个月时间。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美联储此次转变并非特别激进,也不在意料之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调整的,现在经济下滑的压力出现了,比如有滑入滞涨的倾向,经济复苏并不稳定,即便想宽松也没有持续宽松的余地了,美联储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了,因此货币政策必须有所调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坦言,今年以来,疫情影响下供给受阻,美国面临通货膨胀高企的问题,抑制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在启动Taper后,美联储结合美国通货膨胀和就业情况,基于对美国通货膨胀不是暂时性的基础上,明确明年将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启动加息。“总体而言,美联储加息是必然的,也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时点选择和加息的幅度。”
重大转折
“这次议息会议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孙立鹏指出,按照这个Taper速度,明年还有2-3次就将结束此次增持计划,差不多在二季度之前,届时货币政策会有明显调整,加息就要开始,与之前的规划一致。
最新公布的点阵图显示,联邦基金利率中值2021年维持在0.1%,2022年中值为0.9%,较6月上升60个基点,留出了3次加息的空间,2023年中值为1.6%,较6月上升0.6个百分点,即可以加息6次,长期利率中值维持在2.5%。
具体而言,FOMC中18个委员全部预测2022年加息,之前这一数字仅为9人,其中12名委员认为明年至少将加息3次,6名预计明年加息不到3次。
在此次决议公布之前,“CNBC美联储调查”的结果显示,受访者预测,美联储将于未来两年内加息3次,至2023年末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1.5%。首次加息或发生于2022年6月15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
在华尔街眼中,这一次是多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最为激烈的鹰派转向之一。
安联集团顾问MohamedA.El-Erian直言,美联储政策的一个明显转变,比一致预期得要略微鹰派一些(尽管比我认为需要的要少一些)。分析师YvonneYueLi也表示,“今天我们看到了美联储激进的一面,他们已经用了所有子弹”。
孙立鹏特别指出,这次唯一的变化在于对加息的表述,首次提到了由于通胀的因素,是一个明显的转变。
无论从FOMC声明还是鲍威尔的发言,都能看出美联储对当前美国经济压力的态度。以美联储最在意的就业指标为例,鲍威尔表示,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2年实现充分就业,美国正朝着充分就业取得迅速的进展。
鲍威尔也提到,劳动力参与率依然低迷,人口趋势可能会降低长期就业参与率,对新冠疫情的担忧以及家中小孩缺乏照顾阻碍了求职者重返岗位。
通胀也是阻力之一。“我们需要的是另一个长期扩张,”鲍威尔说,“这才是回到我们希望看到的劳动力市场的真正需要,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确保价格稳定。”
通胀对经济带来的压力不止就业。此次的FOMC公布的决议声明删除了“通胀目前高企主要是暂时性因素的体现”这句话,并将上次决议声明中的“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和经济复工已经助长一些行业的价格大涨”改称为“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和经济复工已经继续助长通胀处于高水平”。美联储称供求失衡导致通胀上升,且通胀超过2%已有一段时间了。
“在FOMC内部,你看到的更多是恐慌,而非耐心,这是几十年来我们第一次看到美联储追着通胀跑。”GrantThorntonLLP首席经济学家DianeSwonk直言。
通胀噩梦
市场也好,美联储也好,对通胀的恐慌并不意外,毕竟,实打实的数据越来越证明,当前美国经济头顶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
美国劳工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9.6%,创该数据2010年1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同比涨幅,且高于市场预测的9.2%,当月PPI环比上升0.8%,高于市场预测的0.5%。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服务后,核心PPI同比涨6.9%,创2014年8月有记录以来新高,环比增0.7%。
前一周,美国公布了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8%,创1982年6月份以来最大同比涨幅。
PPI和CPI携手,成为了美国通胀将继续广泛走高的有力证据。刘向东对记者分析称,现在美国通胀压力很明显了,最新的月度数据超过6%,与美联储能忍受的预期数值和持续时间差距较大,如果不从货币政策的层面将未来的预期调整过来,后续困境会加剧。不过,美国目前的就业市场相对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在政策操作上,美联储需要权衡这两大指标。
对于这次的通胀,孙立鹏认为并不乐观,这次的通胀问题夹杂着疫情、货币政策、债务和赤字的因素,与上世纪10年代那次严重通胀比较像,并非短期现象,而是中长期问题。
孙立鹏分析称,首先是货币存量太大,其次供应链调整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在明年春节之前,压力都将存在;另外,美联储表示没有看到工资价格的螺旋效应,但其实房价、物价、工资螺旋上涨的问题已经出现。整体而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其实稍微有点晚,如果在10月调整会有一个前瞻性的作用,现在更多是修补性作用。
“因为美联储要保住就业市场,所以提高利率紧缩政策就会有所顾忌,而一旦通胀形成,之后要付出的代价会是之前的两倍。”孙立鹏表示。
在此次决议中,美联储不仅修正了关于通胀的措辞,还对预期数据进行了调整。对于今年的核心PCE物价指数,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为4.4%-4.5%,较9月的3.5%-4.2%继续抬升。此外,委员们对2022年的通胀预期区间也提升至2.4%-3.2%,继续超过2%的政策目标。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委员们对2021年美国实际GDP增长预期区间调整为5.3%-5.8%,较9月时的5.5%-6.3%进一步下降;失业率预期为4%-4.4%,与前值4.5%-5.1%相比,同样呈现下滑态势。
“现在缩减规模是既定的,加息也需要加快脚步了,现在是到明年不得不需要加息了,当然后续也要根据通胀走势和经济发展情况来随时修正,如果加息过快,对国内经济恢复也会有压力。”刘向东坦言。
不过,虽然这次会议的大方向上,美联储有了明显转变,但在关于疫情问题上,态度依旧,美联储强调经济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传播过程。疫苗接种方面的进
相关新闻
热搜榜
11-03
10-31
10-21
10-11
09-27
09-22
09-14
09-07
08-26
08-23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