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微笑 健与美
话说恐怖片这个电影门类, 要是看得多了,你会发现, 来来回回,也大概就这么几种编法:
第一,“噌”地冒出个骷髅或者鬼脸,吓得人魂不守舍。 第二, 直接拍血淋淋地杀死个什么东西,叫人不忍直视。 至于第三样,就是给人留个毛骨悚然的概念或印象,越琢磨越害怕。
而现如今,如果你在家一直没闲着,除了自重训练让身体保持活力之外,还关心着健身这门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你会发现,它目前的处境,已经和恐怖片差不多了。
第一,“噌”地冒出个新冠肺炎,给本就低迷的2019年再度雪上加霜,把人们对2020的信心扫荡一空。 第二, 无边无尽的疫情状态,直接血淋淋地把许多中小店面的生存状况,从维持拖到挣扎。 至于第三样,就是给社会留下个并不明朗的前景预期,令人不置可否。
真正名副其实的恐怖片,让人看了之后什么反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双腿打颤,这时候客厅里放的衣服“哗啦”倒了,就会条件反射地受到惊吓... ... 疫情发展到现在,还一眼望不到头。随着许多财经公号或业界前辈所称的“健身业风暴XX天”、“健身房生死劫”、“健身业再撑XX天”里的预测日期即将来到,每天每月的开支,却并未随着业主们急切的心情而减少。尤其是那些还背负各种债务的品牌,心慌手抖到几乎要靠速效救心丸度日... ...
所以你说这不算恐怖么?
有人认为疫情过后,大众长久受困在家积聚起来的“报复性消费”欲望,会给业界带来一波反弹型的瘟疫景气。 但结合现实,你会发现这种看法一厢情愿的色彩更浓。
或许,搭上疫情结束后,各路媒体教育人锻炼身体的舆论东风,有机会收割一批初来乍到的健身小白。 从众心理强,耳根又比较软,他们办卡的理由,有时甚至称得上是言不由衷。多了增强免疫力这么个劝慰自己的心理暗示,说服自己好好消费一把的同时,也给对面的销售人员,降低不少拿下他们(这单)的话术难度。
然而,更现实的问题,或许在于承接2019年的经济下滑,加上疫情对某些行业摧毁性的影响,这将不仅导致潜在客户群体锐减,已经缴费入籍的会员,也将因此逐渐丧失贡献利润的动力。 因为除了健身业,其他行业都很难,而健身业的消费群体又来源于此。 据网络媒体报道,在各大搜索引擎。与“裁员补偿”条目相关的内容检索量,是去年同期的5到6倍。常言道,大饥之后有大疫。如果这次史无前例的肺炎疫情,折合这句名言里的“大饥”,那么往后滚滚而来的失业潮,即相当于所谓“大疫”的次生“灾害”。
简而言之,就是人穷了,志短了,莱维贝贝下线了。 其实,不论年景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单就成家立业这一点,就是抹掉来之不易的八块腹肌的经典利器。 从丁克一族,到要了孩子的或者二胎的N口之家,再到四位老人里有至少一位“弹弦子”的患者家庭,婚姻即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各种义务。而每个人在世上都是均等的24小时,在日常生活巨石般的生活负担之下,有的人健康已经无奈地亮起红灯,对美的追求,也不过空中楼阁而已。 更何况,疫情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令很多人都开始为生计发愁。
饱暖思淫欲,仓实知礼节。公狗腰、人鱼线这些,是以前车水马龙的繁华岁月,人们享受生活时追求的审美符号; 而当社会渐进萧条,尤其是经历了这样剧烈的波折时,从身心两方面入手的康复与呵护,或许才是大众最需要的。
当然,有了借贷平台这种后现代消费逻辑,新的格局还会诞生。不过就像膨化食品看起来很多很丰饶,吃进肚里却不怎么管饱的道理那样,透支产生的未来,总还要埋下新的变故。
就好比不能总指望健身产业为了迎合你图便宜的心态,长期维持薄利多销的路线那样。低价免不了和低质量挂钩,而大规模的低质服务,即是拉低行业调性的铁锚。
如此下去,相比海外同行,国内健身产业的格局,必然产生类似英语和印度英语之间,尴尬而不容忽视的差距。
健身这个概念背后丰富的定义,其实为它适应不同局势生存下来的机动性,留足了回旋的余地。在实体消费不能再继续以往的旺盛时,或许就是留下品牌效应,或者换一重客户体验的好缘分。 种子如果不死,何惧果实凋零。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老人与海》里写道:“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之奋斗”;
而在恐怖片《七宗罪》结尾,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那个角色却感叹道,“这话我只同意后半句”。
你呢?
相关新闻
热搜榜
01-14
01-14
01-13
01-13
01-13
01-12
01-11
01-10
01-05
12-17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