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1日,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表了一项未经同行评议的最新研究 :“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该研究对截至2020年1月26日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了分析,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新冠肺炎临床数据的分析,也是首次同时包括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研究显示,针对新冠病毒,衡量疾病传染能力强弱的基本传染数R0约为3.77,即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每例患者平均会传染给另外3.77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预估病死率(CFR)为3.06%;传播能力与SARS-CoV(SARS病毒)类似。
研究强调,在症状发展为严重肺炎之前及早发现老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对于治疗与防控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究分析的患者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人数达到8866名,其中4021名(占45.35%)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该研究的作者共14人,来自中外多个科学机构,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medRxiv是一个免费的医学类预印本服务平台,用于分享完整但未发表的手稿(预印本),这些预印本不应被用来指导临床实践。medRxiv由美国冷泉港、BMJ和耶鲁大学联合运营,旨在提高科学发现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
老年男性风险最大,发病到诊断约5天
研究中确诊患者最早发病症状可追溯至2019年12月7日。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这一数字在疑似患者中差不多。
研究显示,近一半的患者年龄在50岁或以上(47.7%),而20岁以下的患者最少。确诊患者中30-65岁的患者最多(2873,71.45%),其中56岁的病例数最多,为139例。
每10万人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为0.31,女性为0.27(P<0.001)。研究认为,大龄男性患者严重肺炎的诊断延迟与病死率显著升高有关。
此前武汉金银潭医院黄朝林教授等人在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早期41例感染患者数据也显示,男性感染者有30个,女性感染者有11个。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左为等人在bioRxiv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同样显示,冠状病毒是通过S-蛋白与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而男性表达ACE2的细胞占比似乎比女性高,暗示男性或比女性更易感病毒。
确诊患者中约有41.38%(1664/4176)在武汉市确诊,严重肺炎、轻度肺炎和非肺炎患者的比例分别约为25.5%,69.9%和4.5%。
在确诊患者中,从疾病发作到诊断的中位时间为5天(四分位数间距IQR:2-9)天(下图A)。
从发病到诊断的中位时间变化
从症状发作到诊断的时间中位数来看,1月14日之前,中位时间是14天(上图B);1月14日-22日缩短到6天(上图B);1月22日之后则降至1天(上图C)。作者们认为,这种下降趋势说明后期防控和诊疗水平有所提高。
确诊+疑似(A)病例数变化;确诊(B)、疑似(C)病例数在武汉、武汉以外的湖北城市和湖北省外的变化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1月1日,该疾病的发病率一直保持低位,然而1月10日春运开始后,武汉当地和全国各地的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都开始后迅速上涨,到1月23日武汉封城前达到单日最高峰。
研究认为,1月17日可以看作是该病的一个上升拐点,因为自当日开始武汉以外地区确诊患者的每日数量开始超过武汉(上图B);疑似患者的变化模式与确诊患者的模式相似,但是滞后2-3天(上图C)。
邻近湖北省的河南、湖南和四川,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浙江和广东最先被波及,这些省份报告的病例数,也很快呈现与武汉相似的上涨趋势,但随着各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涨势在本次研究时间线的最后几天有所回落。
预估病死率(CFR)3.06%,应视为上限
在研究样本中,58例确诊患者和18例疑似患者死亡,确诊患者死亡率为1.44%(95%可信区间为1.10%-1.86%)。
患者调整后病死率的估计值,按病例类型和基线特征划分。
在本次分析中,研究团队采用了推算的方法,也就是分析现有死亡病例和病程时间的关系,对大多数仍在治疗的患者预后进行推算。
推算结果显示,该疾病的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约为3.06%(95%可信区间2.02-4.59%),但这一数字还需要更多患者预后得到明确,尤其是轻症患者治愈出院后,才能更精准。
据悉,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病死率为9.2%,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则高达34.4%,新冠病毒病死率低于以上两种病毒。
在确诊患者当中,分别有69.9%和25.5%病情发展为轻症和重症肺炎,还有约4.5%的患者无肺炎临床表现;在疑似患者当中,轻症和重症患者的占比则分别是76%和18%。
研究认为,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为轻症肺炎,而轻度或非肺炎患者的校正CFR较低,为0.68-1.16%。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危害预备部主任Dr. Sylvie Briand同样认为轻症患者不必过度担心,她近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大约80%只有轻微的感冒症状,大约15%出现肺炎,3%-5%需要进ICU。
研究提到,据估计与调整,男性患者的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三倍多,分别为4.45%(95%可信区间为2.81-6.93%)与1.25%(95%可信区间0.43-3.29%)。
基线时诊断为严重肺炎是导致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校正后的病死率为6.23%(95%可信空间3.87-9.79%)。
对于影响病死率的因素,研究团队通过一个以上基线变量进行的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患者符合以下三个特征中任何两个,则死亡率升高:年龄60岁或以上、男性、患有重症肺炎。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预计病死率最高的是老年男性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达到9.47%。
研究团队同时指出,导致病死率不够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轻度病例的漏检和漏报,尤其是没有肺炎症状的病例(占研究样本4.5%),这可能会使总体病死率估计值大大升高。
因此,团队认为,“我们的估计应视为上限。”
基本传染数R0预估3.77,远高于之前研究
作为评估病毒人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指标,基本传染数(R0)代表流行病学中,在没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会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为了估算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R0值,研究团队首先从125位明确知晓暴露时间的患者中估算了疾病潜伏期的分布。
研究团队估计,潜伏期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8天,高于钟南山团队此前估计的3.0天。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了几个潜伏期和传染期的敏感性分析设置,以评估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
基于135位明确暴露时间的患者的潜伏期拟合分布, 直方图显示了从中位暴露日期到疾病发作日期的时间间隔分布,伽马分布体现于潜伏期统计中,上图还体现了统计中最早的暴露日期(上限,绿色虚线),最晚的暴露日期(下限,蓝色虚线)和中间的暴露日期(红色实线)到疾病发作日期的分布
在病情平均有5天潜伏期和7天感染期的情况下,团队假设2020年1月1日之前的初始报告率为100%,以样本中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2日的确诊患者计算,预估R0为3.77(95%可信区间为3.51-4.05)。
假设2020年1月1日之前的初始报告率为100%,预估潜伏期和感染期均为中间值,则预估R0为3.77。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迄今为止研究团队得出的新冠病毒的最高R0值,比之前1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国家疾控中心团队基于425名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得出的R0值2.2高得多。
在不同的潜伏期、感染期和统计时间区间中,预估的R0值发生变化。
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团队发现如果将样本时间段后移到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15日,则预估的R0下降至3.00(95%可信区间为2.81-3.20)。
团队认为,考虑到早期阶段病例确认的严重延迟,之前R0的估计值可能被低估了。团队指出,仍然有必要使用现场接触者追踪数据和建模方法来评估轻度或无症状感染的传播性及其对整体流行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病毒的R0值大于1,它将继续传播,因此遏制疫情爆发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将R0降低到小于1。
据研究团队,通过不同疾病自然病史和报告率设置,得出的R0估计值范围为2.23至4.82。较高的R0估计值与更长的潜伏期和传染期以及较高的初始报告率相关。
相比之下,SARS病毒的R0为2.9-3.324,这一范围与新冠病毒类似。
论文最后,研究团队表示,鉴于中国目前医疗资源的紧张情况,需要仔细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以评估其疗效。一个比较重要的困难和挑战是,如何在最脆弱的老年人群体中更好地发现和管理病例,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相关新闻
热搜榜
01-14
01-14
01-13
01-13
01-13
01-12
01-11
01-10
01-05
12-17
财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