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线-面”的空间实现路径 完成都市圈的轨道交通闭环
2020-01-06 17:01:32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已经进入到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从1992年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第一次联席会议算起,长三角一体化已经经历了27年的实践,长三角地区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12月1日发布的“纲要”总共提及“杭州”14次,与“南京”一道成为仅次于“上海”的高频城市名。其中,“杭州都市圈”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被“纲要”提及多次;同时,发展“杭州都市圈”也是杭州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下

杭州都市圈面临的三个问题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时的一种空间地域形式,是未来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之一。它是以超大或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空间形态。杭州都市圈以杭州为中心,经过两轮规划,目前有6个成员城市加入,分别为第一轮规划纳入的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和2018年底第二轮规划纳入的衢州和黄山,并筹谋在远期辐射至宣城、上饶和景德镇三市。

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相关文件,‍‍都市圈的空间范围‍‍通常涵盖至中心城市周边50到100公里。但两轮规划过后,‍‍杭州都市圈‍‍的辐射半径‍‍已经超过了这个范围‍‍。另一方面,杭州处于长三角三大重要板块沪杭宁、沪杭甬、杭宁合的汇合处。这两个空间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解读为,‍‍杭州都市圈不但是一个‍‍复合都市圈,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次级城市群。

有鉴于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杭州都市圈的发展需要把握‍‍和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杭州市城市功能的‍‍拓展与规模效应的扩散;二是‍‍杭州都市圈‍‍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三‍‍是杭州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都市圈内的城市在文化、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的城市功能已经发育得相对完备,其中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杭州发挥着显著的辐射作用。但相比长三角区域其他都市圈的中心城市,2011-2017年间,杭州GDP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占比并没有显著提高,集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在目前阶段,杭州还是应该以“强心”“协同”和“同城化”作为都市圈城市功能提升的主要路径。

路径一:“强心”战略

以“点-线-面”的空间实现路径

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所谓“强心”是指加快杭州市作为杭州都市圈的增长极和创新极的引领作用,强化城市的集聚功能。以“点-线-面”的空间实现路径去推进杭州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杭州在发展环境、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积极推动杭州与杭州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以链式发展作为未来产业整合的主要方向,以期既推动杭州总部经济的发展,又推动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杭州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双赢。

“点-线-面”中的“点”,指在关键的枢纽地带和节点地区建设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共享空间,如联合开发区、飞地开发区、共享研发中心、共享双创中心等。为杭州都市圈其他地市的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创新创业者可以以较低的制度与商务成本,进入该空间平台,建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点-线-面”中的“线”,是指串联起都市圈内各城市的主要交通轴线,以沿线城市、城镇、开发区为节点,穿珠成串,推动都市圈同城化进程,降低交通运输的时空成本。“点-线-面”中的“面”,则是指都市圈的全域,可参照G60科创走廊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主要交通轴沿线城镇的一体化合作机制,并首先在主要节点城市之间的交通轴线上得到实现,然后推广到杭州都市圈全域。

路径二:“协同”战略

要实现对外和对内的开放

所谓“协同”是指都市圈产业发展必须具有协调发展和联动发展的视野,通过构建开放的都市圈,实现有效的内外联动。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不能是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发展,而是要实现对外和对内的开放。“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这与目前长三角正在出现的区域板块分化趋势完全吻合,对杭州都市圈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未来,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很可能集中在三大区域板块‍。一个板块是上海都市圈‍‍,包括上海、近沪地区与苏锡常都市圈,‍‍今后很可能还包括南通。‍‍这一板块中,‍‍特别是上海和苏州之间已经形成异常紧密的产业分工与联系‍‍,两地关系相当于‍‍珠三角的‍‍深圳与东莞之间的关系‍‍。随着“纲要”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板块城市间的产业联系将会进一步加强,且继续往纵深发展。第二个板块出现‍在长三角北翼,即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目前,南京都市圈的向西往安徽方向的扩展趋势非常明确。并很有‍‍可能在未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合二为一,形成‍‍长三角北翼的一个‍‍较大的‍‍次级城市群。第三个板块就是以杭州为核心,以宁波为次级核心的长三角南翼。尽管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长三角次区域间的良性竞争不仅在过去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在未来这三大板块间的竞争依然会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杭州和浙江如何应对挑战,发挥次区域的比较优势对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处理与上海关系方面,杭州都市圈应积极主动实现与上海的全面接轨。苏锡常都市圈成功接轨上海的事实证明,与上海的全面接轨的充分条件是形成一个比较‍‍具有向心力的‍‍核心增长极,否则,这种‍‍接轨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杭州都市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某些特定领域有别于上海,且不弱于上海的比较优势,才能避免被边缘化的风险。当前杭州接轨上海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吸引了大量的上海IT人才‍‍到杭州就业,‍‍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完全不输上海。‍‍‍‍在面对上海都市圈的不断扩容和南京都市圈的不断西进方面,杭州必须‍‍注重圈内城市间的产业整合和与周边都市圈的联动发展,形成杭绍甬创新活力发展增长极,保持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活力,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动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多赢策略。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沪杭高铁和杭甬高铁L形轴线,合作打造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形成长三角南翼的创新活力增长极。

路径三:“同城化”战略

完成都市圈的轨道交通闭环

所谓“同城化”主要是指强化都市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都市圈内生产要素流通的通道。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乃至更长时期内,加快发展杭州都市圈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5G网络建设。争取以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建成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重点是尽快筹备建设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环线,以加快实现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同城化,同时要利用杭州数字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快5G网络建设,使之成为5G标杆城市。

积极借鉴国外都市圈发展的有益经验,打破都市圈内生产要素流动的壁垒,加强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的都市圈推进机制和实施路径,以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来优化空间布局,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来推动要素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区域治理的同城化。完善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都市圈内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不同组织间产学研的协作通道,让人才要素以最高效的方式作用于技术水平的进步,不断拓宽社会的生产性边界。

关键词: 长江三角 杭州 浙江 5G网络
下一篇: 教科书式让路:45度让路法刷屏 网友疯转为生命让路
上一篇: 苏州十全街发生塌陷 沿河部分商户墙壁开裂

相关新闻

热搜榜